大公司上中臺,錢沒了...小公司上中臺,公司沒了
原以為中臺是個技術問題,沒想到...
一位地產行業的CIO,廖總(化名),跟老K爆料他們上中臺的始末。這家地產公司在行業里非常有名,名字叫什么我忘了。
作為在地產行業浸淫多年老兵,廖總并不傻,中臺能解決什么問題,目前他們集團存在什么問題,能否用中臺來解決,都想得比較透徹。所以,中臺服務商上門的時候,他是拒絕的,這家中臺服務提供商,在行業里也是很有名的,名字是什么我也忘了。
可是CEO不這么想啊,隔三差五提醒廖總,你看誰誰誰家,也上中臺了,咱們不能落后啊,我已經向董事會承諾了,今年數字化轉型一定有大的突破。
迫于CEO的淫威,廖總沒辦法,職業的尊嚴和飯碗之間只能選擇一個,廖總只好硬著頭皮上中臺。
用了半年時間,數據和系統都切換到了供應商的中臺套件上,磕磕絆絆算是跑起來了。
新問題又來了,組織跟不上啊,就拿財務模塊來說,原來各省公司各管各的,現在的財務中臺要求“財務共享”模式,這樣一來確實能夠降低成本,但是財務部門要進行組織變革、服務模式變革,這顯然不是一個中臺項目能解決的,也不是半年幾個月能解決的。
而且更要命的是,中臺系統上了之后,許多做法跟年度戰略是匹配不上的,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本以為中臺是個技術問題,沒想到是個組織問題,到最后才發現是戰略問題。
多么痛的領悟啊,2千萬的水漂打出去,水花一點也不美麗,接下來就看這位CEO怎么向董事會交代了。廖總并不擔心會被背鍋,之前的項目規劃書里寫得很到位,問題、風險、機遇全都寫清楚了,讓CEO決策拍板。CEO不知道這里面水有多深,也就拍板了。
其實,2千萬的IT費用對于大公司來說,是九牛一毛,大不了就是浪費些錢,反正每年IT費用3、4個億。
上中臺,給CTO交學費
小公司就沒那么幸運了。王總是一家垂直電商公司的老板,也是我的朋友,去年的時候他找了個CTO來負責技術,架不住CTO的忽悠,要把原來的系統做架構升級,重新打造一套電商中臺系統。
CTO學著阿里的業務中臺架構,規劃了中臺建設方案,把訂單、會員、商品、庫存抽出來成為中臺服務,向前端的線下門店、微信小程序、App應用,統一提供服務,架構本身是沒什么錯的。
那么,打造了這么復雜而且龐大的電商中臺系統,他們平臺目前的訂單量有多少呢?線上5000單,線下8000單,你沒聽錯,王總是一家中小型垂直電商公司。
技術團隊從原來的20人,擴充到60人,超過3/4的人在做中臺系統改造,也就是說增加了40個技術人員,但是做業務需求的人還沒有原來多。
項目做了一年多的時候,王總實在抗不住了,原本今年要發力的社區團購、直播電商,也因為沒有開發資源投入,而停滯了。更可怕的是,競爭對手相同的業務已經上線了,并且取得了爆發式增長,把老王的許多客戶都搶走了。
一怒之下,王總把那個CTO開掉了。王總找我來吐苦水,我說這怨誰,當初是誰鬼迷心竅要上中臺,這玩意是你們這些中小型公司玩得起的嗎?
痛定思痛,王總砍掉了大部分的技術團隊,只留下10幾個人,業務也收縮了很多,所以也砍掉了部分運營人員,對小公司來說,遇到危機,只能斷臂求生,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那個CTO呢,老K在行業里打聽了一下,他后來去了一家生鮮電商公司,工資漲了40%左右,據說新公司看中的就是他有電商中臺系統建設經驗,至少人家確實完成了中臺項目,你公司業務收縮,那就不是技術的問題了。
王總對那個CTO也是真愛了,用真金白銀給人家交學費,抬高了他的身價,對親兒子也不過如此吧。
寫在結尾的話
這兩個案例,都是CEO自作孽,一個讓中臺系統供應商掙了錢,一個給CTO交了學費。真不能怪中臺系統提供商啊,人家開門做生意,你有需求,我提供解決方案,我的東西能用嗎?當然能,是你自己組織沒弄好,戰略沒定好,這怪我咯?
總結下來,就是一句話:大公司上中臺,錢沒了...小公司上中臺,公司沒了。
本文作者簡介:Mr.K,知名電商公司技術老K級人物。文出過暢銷書,武做過CTO,若非生活所迫,誰愿一身才華。
推薦閱讀:
【NetSuite】Oracle NetSuite 云ERP系統 解決方案
【SAP】SAP ERP系統解決方案
【SRM】數字化供應鏈J-CLOUD SRM 云平臺解決方案
【MOM】制造運營管理J-CLOUD MOM云平臺解決方案
【WMS】數字化倉儲J-CLOUD WMS云平臺解決方案
【MES】數字化生產J-CLOUD MES云平臺解決方案
【EAM】數字化設備J-CLOUD EAM云平臺解決方案
【QMS】數字化質量J-CLOUD QMS云平臺解決方案
【云之佳】云之佳(J-CLOUD)涵蓋SRM、NetSuite、MOM、WMS、MES、SAP、EAM、QMS等業務
【典型案例】云之佳服務于2000+客戶,20+行業,分布于20+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