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頂部
TOP
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戰爭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也陸續開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許多科技企業也加入了對俄羅斯的制裁,這些企業包括Oracle、SAP、英特爾、AMD、GitHub、亞馬遜、蘋果、谷歌、戴爾、惠普、臺積電、Twitter、Facebook、Netflix、諾基亞等企業,這就很令人詫異了。企業主要是以賺錢為目的的組織,如果也介入政治領域,那么就說明,這些企業并不完全是純粹的經濟組織,而是屬于政治的組成部分。通過這些科技企業加入對俄羅斯的制裁不得不引發我們一系列思考。
一、政治和經濟是密不可分的
我們記得在讀大學的時候,有一門課程叫政治經濟學,當時覺得很奇怪,政治就是政治,經濟就是經濟,干嘛要叫政治經濟學,要將政治和經濟放在一起。就像現在我們跟一些國家保持著政冷經熱的狀態,就往往會以為,經濟和政治是可以分開的,實際上可能是錯誤的觀念。畢竟一國的商業活動及利益也要配合國家的整體戰略實施,這點我們其實也早就明白,但在實際操作中,并沒有多少人意識到這點。這次西方國家針對俄羅斯的制裁力度及方式,有一些新的東西,其效果如何,尚需檢驗,如果效果明顯,那將來就可能會拿來對付中國。就像當年美國制裁中興,結果中興秒慫,才會促使美國再次拿來制裁華為一樣,這點我們一定要引起重視。
其實西方公司從來就不是完全的經濟組織,而是真正的政治團體,這點可以從這些企業每年向政治人物的捐贈及政治人物旋轉門上就可以看出,沒有那么簡單。
實際上,壟斷企業如果沒有政治的參與,他怎么可以成為壟斷企業,且還活得好好的?要知道,通過政治獲得的利潤才是最高的,資本既然已經大到一定程度,怎么可能不玩政治?
也只有通過政治才能對其他企業形成降維打擊,構建出堅實的護城河和筑高城墻,讓其他競爭者進不來,才能一直保持壟斷地位和壟斷收益。
二、更加凸顯“去IOT化”的戰略意義
這次部分科技企業參與對俄羅斯的制裁,也給我們提了個醒,西方企業是靠不住的,這就必須要求我們的企業打牢自身基礎,構建自身的生態體系。記得在2009年阿里首次提出“去IOT化”,其本意是,在阿里巴巴的IT架構中,去掉IBM的小型機、Oracle數據庫、EMC存儲設備,代之以自己在開源軟件基礎上開發的系統。當時提出這一口號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來是當時數據庫系統難以適應互聯網企業發展的需要,互聯網正值發展高峰期,傳統的數據庫產品越來越難以適應。同時,去中心化,大面積分布式計算架構已經成為了趨勢。 二來是因為維持IOE的成本太過高昂。一臺IBM小型機500萬,兩臺小型機所需的存儲300萬,Oracle一年的基本質保幾十萬等等……一筆筆巨額賬單讓無數企業要么頭疼不已,要么望洋興嘆。
通過10來年的發展,隨著國產數據庫的崛起,云計算的飛速發展,在國內互聯網行業中Oracle的地位正在逐步被國產數據所取代。數據庫行業中也涌現了一批快速發展的頭部選手,國產數據庫的應用領域也走出了互聯網,應用到了更多專業領域的業務層面。 可以說就是在近幾年,“去IOE化”盡管還遠遠不夠,但2009年阿里首次提出“去IOT化”是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的。
三、中國如何做好應對之策
中國的應對之策就是形成自己的生態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做到完全“自主可控”,以下各個環節是不可或缺的。
1、基礎芯片:目前以華為為代表的芯片設計沒有問題,芯片加工因為光刻機的問題,28納米量產提上了議事議程,相信通過若干年的努力,最為卡脖子的光刻機也一定會攻克。
2、基礎設施:網絡、存儲、服務器、PC機等基礎設施目前沒有什么問題,至少中低端不會有問題。
3、數據庫:以達夢為代表的國產數據庫還是有那么幾款不錯的,缺的是大規模的應用,相信隨著“自主可控”的理念在國有大型企業逐漸深入,數據庫有了足夠的應用場景,肯定會得到完善和發展的。
4、操作系統:鴻蒙操作系統是亮點,未來發展可期。
5、辦公軟件:WPS基本完善了,完全可以替代OFFICE。
6、云服務器:以阿里云、騰訊云為代表的云服務器具備自主替代的能力。
7、移動支付:支付寶、微信支付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8、社交軟件:微信、抖音等社交軟件是我們的強項。
9、工業軟件:需要我們大力發展,尤其是設備控制軟件。
10、管理軟件:ERP、PLM及供應鏈等管理軟件,中國有,但是有差距,如果大企業能夠使用,還是可以得到改善的。云之佳(J-CLOUD)提供SRM、MOM、MES、WMS、QMS、EAM、數字化采購、供應鏈協同、數字化車間、數字化工廠、智能制造等服務,是專業的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及云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為中國自主可控做貢獻。
推薦閱讀: